每个人都是天才
2017-01-04 12:18 | 作者:柯比森 | 来源:柯比森官网



在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出版的书上,有一张动人的照片——一个漂亮的年轻人,跟一对老夫妇坐在一起,年轻人长得浓眉大眼,仿佛是旁边老人的翻版。只是在老人斑白眉毛的下面,有一双失明的眼睛。

老人的另一侧,是个中年妇人,或许是那个年轻人的母亲吧,居然也是位盲人。

看那标题为“心灵的摧残与光华”的文章,才知道年轻人是著名的摄影家陆沙舟。

因家里穷苦,还没上小学,陆沙舟就得每天晚上带着父母去为人按摩。父亲吹着笛子,把手搭在陆沙舟的肩上,母亲又拉着父亲,三个人连成一串,走在暗暗的长巷里。

小学之后,陆沙舟开始逃避,逃避“不完整的父亲”,也逃避同学们的眼睛。

进入青春期,陆沙舟变得更叛逆了,不但功课不好,而且常常闯祸。有一天又闯了祸,被主修工艺美术的老师罚锯木板,陆沙舟存心捣乱,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不同的木板。

原以为老师一定会大发雷霆,没想到,老师居然看出他的才华而大加赞赏。这激起陆沙舟对美工的兴趣,于是他一步步努力,终于进入美术职业学校,成为一个专业摄影家。

看了这篇报道,我有很多感慨,好像看到了我自己。

我高中的时候,也不用功。高二那年,有一次英语、数学都不及格,我大为恼火地在周记上写了一篇短文《总有一天我要站在彩虹上》。文章的内容很狂傲,说:“我是丰盛,我是美好,我要不回头地一味向前飞。我要写诗,我要作画,我要的是什么都不在乎!”我甚至嘲笑那些用功的同学:“像你们吗?像XYZ吗?像煎干的灵魂吗?凡我将来不需要的,都不要!”

跟陆沙舟一样,我也以为会挨骂。没想到我的老师庄瑞英女士不但大加赞赏,而且建议我把它登在校刊上。

后来我由“投稿人”成为“编辑人”,愈写愈多、愈写愈勤。一路走到今天。

我后来常想,如果高二时没有庄老师的赞美与鼓励,可能就没有今天这个散文家的我。

同样的做法,我也带到了自己的教室。

大学毕业的第一年,我回到母校教书。有一天,批阅学生的书法作业时,我发现有个学生写的又黑又脏,但是笔墨纵肆,有一种特别的味道。

我举着朱砂毛笔,看了又看,不知怎么给分数。论“规矩”,他写的实在太乱;论“气韵”,他的字又别有一种“神韵”。

最后,我批了“甲下”。

书法作业簿发了下去,我看到他用眼睛瞪着自己的成绩,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,也见到他旁边同学的奇怪反应。我猜想,他们一定认为我这个老师乱批。

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:“某同学的书法,以一般的标准来看,我应该给他丙,但是我发觉,他的字里有一种特别的力量。大家要知道,字写的漂亮不难,但是写得自成一家、别有风骨,就不容易了。凡是成功的书法家,必定都因为他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味道。”

然后,我把那学生叫到桌前说:“你下次控制自己的笔不要写出框子,就会好多了。你想想,一个有才气的人,如果又能约束自己,脚踏实地地学,当然容易成功。”

我相信,那时候班上每个学生都看到了,他一天天进步,一天天收敛。他的本子不再又脏又烂,他的字不再横涂竖抹。最后,他居然能代表班上参加书法比赛。

如果有一天,他成为名书法家,我一点也不会诧异。当然,我也可能为自己的“识才”而沾沾自喜。

“识才”,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。藏在你家中的宝藏,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,对不对?

作者:刘墉(台湾)


柯比森脑电生物反馈专注力训练方案专家,让您更专注、更轻松、更自信。全国咨询电话:400-006-2056